语文教案对顺利开展高中
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,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及教案,供你参考。
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:
晋侯、秦伯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晋军函陵,秦军氾南。
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 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 公从之。辞曰: 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 公曰: 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过也。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 许之。
夜缒而出,见秦伯,曰: 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,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晋,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,若不阙秦,将焉取之?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 秦伯说,与郑人盟。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之,乃还。
子犯请击之。公曰: 不可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失其所与,不知;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其还也。 亦去之。
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教案:
教学目标
(一)知识目标
1.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 说理透辟,善于辞令,以及起伏跌宕,生动活泼的情节。
2.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,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。
(二)能力目标
1.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
2.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
(三)情感目标
1.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,临危受命,不避险阻,只身说服秦君,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2.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 善于利用矛盾,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,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。
重点、难点、疑点及解决办法
重点: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。波澜起伏,生动活泼的情节。
难点:通过学习本课,使学生对《左传》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。
解决办法
1.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,初中已学过《曹刿论战》,对《左传》有了一些了解,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。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《左传》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,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。
2.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,对《左传》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。
课时安排 3 课时
学生活动
1.课前预习。
(1)借助工具书,通读原文。
(2)参考有关资料,对《左传》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《左传》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。
(3)初步了解故事情节,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。
(4)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。
2.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。
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及教案相关文章:
1.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设计
2.高考
语文文言虚词用法知识总结
3.《陋室铭》的导学案以及原文赏析
4.《荆轲刺秦王》课文教案及反思